2010年8月31日星期二

《孝心无价》

文中的一句话打动了我:
有一些事情,当我们年轻的时候,无法懂得。当我们懂得的时候,已不再年轻。

没错,真是如此的,以前我的老师的说的一些话,虽然印象深刻,但当时始终无法有深刻的体会,当时听了心里只是有点纳闷和怀疑,直到几年后自己的生活经验稍多了,那些话还真是被印正了。

毕淑敏 《孝心无价》

2010年8月30日星期一

《拾荒梦》

中学读书时期很喜欢看三毛的作品,因为她“带”我到许多不曾到过的国家,在我那个没有电脑、电视不普及、家里没有电话(当时也还没有手机)的求学时期,阅读别人的经历似乎是唯一能“遨游”各国的机会,特别是沙漠异国文化最能让我啧啧称奇,心里羡慕得不得了。当时我觉得三毛是个独特有个性的“生活高手”,懂得随性过日子,有勇气挑战“常规”生活。可惜她最后却选择结束自己的人生,对于许多他的书迷而言,这实在是个令人难以接受的事。


我能体会也颇能接受三毛所谓的从拾荒中得到的乐趣,相信那是一种“化腐朽为神奇”的补缀能力的自豪、“独具慧眼”的自豪、是“捡到宝”的窃喜,甚至是“救”了某样东西“一命”的欣慰吧,不知为什么,我没有拾荒的经验,但我相信自己是懂得那种乐趣的,这也许是因为当年我们生活的年代物资贫乏,许多事物都很珍惜,一张纸、一支笔、都不随便浪费的关系。还记得小时候,一颗橡胶种子可以自制成一件玩具,一小片椰子壳可以用碎玻璃磨成戒指,还有大姐和二姐玩了好几年再“传承”给我的玩具——两颗鹅卵石!这一些好不起眼的东西可是我的“童年玩伴”。当年我们家的玩具实在是少得可怜,尽管如此,一直到我们姐妹都长大了,我们对当年的“玩具”还记得一清二楚,偶尔谈起来时,还津津乐道呢!


三毛 《拾荒梦》

2010年8月29日星期日

《不能被增加的人》

文中提到的就是那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人吧?能为普罗大众、为芸芸众生付出而牺牲个人物质享受的,发这种宏愿的人,那是多么不简单呀!这类人与梁实秋笔下的《女人》简直是不可相提并论。

一般人站在这类人面前,当有自惭形秽的感觉吧?

张晓风 《不能被增加的人》

2010年8月28日星期六

《妈妈的羽衣》

读完觉得有点难过。《妈妈的羽衣》,“羽衣”是什么呢?那应该是母亲藏起的梦、自由、理想、纯真。从被宠爱、被呵护的女孩转变成呵护、宠爱、保护自己孩子的母亲后,那些梦想、自由、享受就理所当然地要摆放在家庭之后了。对呀,身为人母者,不就是得脱下“羽衣”,放下高飞的梦想,紧紧地守着自己的孩子和家庭吗?

张晓风 《妈妈的羽衣》

2010年8月26日星期四

《超越自己》之《上课第一天》

这篇文章想必是刘墉写给他儿子的。当父母的真的不能只会溺爱孩子,事事为孩子操劳,否则将难以培养孩子坚毅的个性。即使心疼,也得“放手”呀!

刘墉 作品《超越自己》之《上课第一天》

2010年8月25日星期三

《一句好话》

“在一阵阵的上课钟声间,……我们终将垂垂老去,一起交出我们的青春而老去。”在5则散文里,其中这则《将来我们一起老》里头的这句话很是触动我心,我想大概有一定年资的老师们都会有此感慨吧!一年一年送走一批批的学生,不知不觉送走十次毕业典礼,十年的岁月也就过去了。哎~岁月呀……今天还听到同事说的“8个月就这样莫名其妙地过去了”,是啊,很快的,第十一次的毕业典礼又将到来、过去……

张晓风 散文《一句好话》

2010年8月24日星期二

《孩子》

文中提到的孩子的胡闹的情形(“爬”到大人头上,而大人却任打不回手、责骂)我还真亲眼看过呢。因此,“体罚”全然不可取吗?一种米养百种人,世界上就是有一些人只“吃硬不吃软”的呀!所以对于新加坡法律中的鞭刑,我不全然否定它。

文末梁实秋写到的:“……此事似颇费解,其实我们应该记得《西游记》中唐僧为什么偏偏喜欢猪八戒。”这例子还真是举得贴切呀!

梁实秋 散文《孩子》

2010年8月23日星期一

《说话》

佛家说人胡乱说话、说谎话就是打“妄语”,就是造口业,是修行之人最不该犯的。这年头,与旧时代不同,人最好是能言善道,一开口就能侃侃而谈。木纳老实的人往往在职场上比较吃亏,但我还是认为和那些说得头头是道,却不肯去“实践”的人(只会说不肯去做的)比较起来,还是实实在在的、口拙而家踏实地的人更让人感到“安心”与信任。

贾平凹 散文《说话》

2010年8月21日星期六

《回到家里》

家是最舒适的,正所谓“金窝银窝比不上自己的狗窝”呀!

或手写或贴文,请发表你的读后感,最少100字。


张晓风散文《回到家里》

2010年8月2日星期一

《海豚湾》&《正负2度C》

《正负2度C》
那日在台湾的游览车上看了环保短片《正负2度C》,影片加插了台湾莫拉克风灾灾情形的片断,画面上播出灾民眼见家园在眼前倒下而哀嚎,再加上背景音乐《天顶的月娘》(台语歌)一播时,我禁不住泪盈满眶。即使在后来我播给学生们观看,同样的画面一再播放时,我还是觉得好想哭。环保课题不应只是其他受天然灾害的国家要关心的,我想即使是天然灾害很少的新加坡人民也应关心。但是,就像广东谚语所的“针不扎到肉不知道痛”,许多人难免有不是发生在我身上或不是发生在新加坡的,所以心里也许会暗说“还好……”、“那是在XX国发生的”,再不就是“全球暖化?那是以后的事,到时我都不知道还在不在?”。真要这样下去,不知“以后”到了的时侯,这个全球性的大问题还是否有挽回的余地?

《海豚湾》
很难想象“一小撮”的日本人能瞒天过海欺瞒得了数亿的日本人、数十亿的全球人口,杀害了无数海豚,再“转贴标签”让人们不知道那是海豚肉。第一次听到《海豚湾》这名称,还真觉得这是个美丽的名字,充满了浪漫情怀,还以为是某某人的“恋曲”发生地,但最后画面播出一大片血染的海豚湾,残酷的一面真让人觉得悲戚……。

"I love NV readingclub"

嘻哈镜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