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读书时期很喜欢看三毛的作品,因为她“带”我到许多不曾到过的国家,在我那个没有电脑、电视不普及、家里没有电话(当时也还没有手机)的求学时期,阅读别人的经历似乎是唯一能“遨游”各国的机会,特别是沙漠异国文化最能让我啧啧称奇,心里羡慕得不得了。当时我觉得三毛是个独特有个性的“生活高手”,懂得随性过日子,有勇气挑战“常规”生活。可惜她最后却选择结束自己的人生,对于许多他的书迷而言,这实在是个令人难以接受的事。
我能体会也颇能接受三毛所谓的从拾荒中得到的乐趣,相信那是一种“化腐朽为神奇”的补缀能力的自豪、“独具慧眼”的自豪、是“捡到宝”的窃喜,甚至是“救”了某样东西“一命”的欣慰吧,不知为什么,我没有拾荒的经验,但我相信自己是懂得那种乐趣的,这也许是因为当年我们生活的年代物资贫乏,许多事物都很珍惜,一张纸、一支笔、都不随便浪费的关系。还记得小时候,一颗橡胶种子可以自制成一件玩具,一小片椰子壳可以用碎玻璃磨成戒指,还有大姐和二姐玩了好几年再“传承”给我的玩具——两颗鹅卵石!这一些好不起眼的东西可是我的“童年玩伴”。当年我们家的玩具实在是少得可怜,尽管如此,一直到我们姐妹都长大了,我们对当年的“玩具”还记得一清二楚,偶尔谈起来时,还津津乐道呢!
三毛 《拾荒梦》
1 条评论:
三毛的梦想很特别。读完后,我觉得三毛是个很爱自由的人。或许是她另类的想法,成功地让他在众人中那么出色,他和其他人的想法不一样。我们一向认为,拾荒的人很肮脏,很贫穷。但实际上,如果能充分利用这些垃圾,其实垃圾也能“从新复活”。要让垃圾从新复活也不是个容易的工作,能令垃圾复活的人需要一定的艺术感和创意,不是我们一朝一夕就能培养出来的了。就像三毛所说的,“学校可以滚出来,书却不能不念的。垃圾虽是一样的垃圾,可是因为面对它的人在经验和艺术的修养上不同,它也会有不同的反应和回报。”拾荒的人也未必没有前途,虽然很难赚大钱,但是个人的创意却是无限量的,又有谁能肯定拾荒的人将来不能成为百万富翁,一点努力和创意或许能让这些拾荒人成为世界上响当当的大人物。我很欣赏三毛努力迈向梦想,尽管被老师臭骂了一顿,他却没有因此放弃自己的愿望。他从他自己的梦想中找的了他要的快乐和自由,让我领悟到了,有一些东西,虽然看上去不这么样,但如果我们用心去仔细看这个东西,甚至去了解,我相信我们能从中找到惊喜。这也能用在人们的身上,我们不能小看那些平凡又不起眼的东西,因为经过精心的打造后,不起眼的东西或者是人,也会有他发光发热的一天。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