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19日星期二

《再看他一次》

读了这篇文章,我感叹友情的可贵。很久很久以前,当我年少的时候,就听我的老师说过(奇怪,以前老师讲的一些话到我现在还记得):“小学时期的友情是金、中学时期的友情是银、中学以后的友情是铜”。纯真的友情毕竟是珍贵的。

年纪越大的时候,生活圈子变小了,能有新认识的知心朋友实在是不容易的事。到最后,随着时空与生活环境的改变,就发现好朋友越来越少(故友减少联络,新知又没有增加) 。年轻人,趁年轻多认识一些朋友,不要对许多人都看不顺眼,因为年纪越大朋友会越少咯~


刘墉 《肯定自己》之《再看他一次》

2010年10月5日星期二

《龙虾与龙头》

文中作者让儿子去清理天沟,儿子最终辛苦地清除了天沟里的杂物、稀泥,还弄得一身狼狈。最后天沟终于疏通了,听着雨水流经天沟时发出的声响,儿子说了:“奇怪!从来没觉得流水的声音这么好听!”,作者回道:“因为它不再只是一条与你无关的天沟,而成为‘你的’天沟!那里你淋成落汤鸡,又弄得一身泥,换来的通畅!”。这让我想起了《小王子》里的小王子在走了7个星球……,他原以为自己种的那一朵玫瑰是独一无二的,因为他不曾看过玫瑰,后来他来到地球,看到一大片的玫瑰园,他才发现原来自己的那棵玫瑰花没什么特别,失望极了,而后小狐狸解开他的心结使他明白了:只有和事物建立起关系,才会有感情,自己曾经灌溉、爱护它、付出心血才会觉得那样事物是和自己有“关系”的、有感情的。他对地球上那一大片的玫瑰园没感情,因为他不曾为它们灌溉,反而,小王子放不下的还是自己小小星球上的那一朵玫瑰,因为对他而言独一无二的玫瑰花就是自己为之付出的那一朵。


刘墉 《肯定自己》之《龙虾与龙头》

2010年10月4日星期一

《爱你,不是害你》

你在家除了“负责”读书做功课,还需要做家务吗?扫地、抹地板、洗碗、熨衣服、换床单……都是你包办的吗?如果你都不习惯做这些事,那将来你独立生活时(离开父母生活)如何为你甚至是你将来的孩子做这些事?

刘墉 《肯定自己》之《爱你,不是害你》

2010年9月28日星期二

《一诺千金》

“一个并不怎么看重诺言的人会找出一千条为自己开脱的理由”

你说过的话、答应过别人的事(无论是大事小事),你都兑现了吗?你有多看重自己说出口的话?有许多人对自己说出口的话或承诺常常都会“无所谓”,当你相信他所说的承诺并期待他能兑现时,他很可能就会回答:“有吗?我有说过噢?”、“对不起,我忘了!”,更绝的则是:“说说而已谁叫你那么认真?”。相信他?算你倒霉!

习惯说了就忘的人,是很难取得他人的信任的。


秦文君 《一诺千金》

2010年9月26日星期日

《美丽的心灵也是特长》

心灵美如果很容易就被人们发现就好了。如果人们第一眼看重的不是外在美而心灵美,那世间的一切将会很不同。

包利民 《美丽的心灵也是特长》

2010年9月24日星期五

《生命的药方》

真正的友谊不易褪色。这则故事令人伤感。

我想起了网上看到的一句话:

真正的好朋友并不是在一起就有聊不完的话题
而是在一起 就算不说话也不会感到尴尬  

《生命的药方》

2010年9月22日星期三

《出租乞讨位》

一个以为被别人占了便宜的老乞丐,最后却发现其实是自己占了别人“便宜”、接受着别人的恩惠,而那个施恩者还只是一个孩子(小乞丐)。这位尝尽世间冷漠、“泪腺干涸了几十年”的老乞丐最后因为那充满仁慈之心的小乞丐的举动而涌出了晶亮的泪珠……

佚名 《出租乞讨位》

2010年9月21日星期二

《捐诚》

捐诚?即不在乎金额,把诚意捐出来!真心诚意总才令人感动。

文中写到“有些地方,人们还耐心地排着队”,哗,真棒!这种为了捐钱而排队的情形真是令人感动,如果我们也能做到这种地步就太好了。


青 白 《捐诚》

2010年9月19日星期日

《天才的造就》

“受人滴水之恩当泉涌以报”,这是一种看似傻气、吃亏的作法。但懂得感恩的人总是让人赞赏的,傻气又何妨?



刘燕敏 《天才的造就》

2010年9月18日星期六

《相信善良》

文末写到:孩子是相信善良的。 对呀,“相信善良”这是多么可贵的呀。当一个人不再相信善良的时候,那是很可悲的,社会也就再也没有人情了。当孩子不再相信善良,只讲个人“好处”时,这实在是令人难过的事。每当我听到一些孩子们说:“傻的,要我捐钱,我不会去吃麦当劳……”,我心里在想:孩子,你的纯真,你的善良被谁夺走了?

我常受到朋友专寄的电邮,都是一些受害人提醒朋友们诈骗集团使用的伎俩或是一些人因为心存善念却被不法之徒利用而遭殃的消息,读了之后只让人觉得人心险恶。我觉得那些利用人们的善心为非作歹或图一己之私的人,其罪孽实在是比一般罪犯更为深重。

在新加坡也发生几次慈善捐款的丑闻,慈善机构的主要负责人滥用善款,把大众的善心当成是个人的提款机让自己过着奢侈的生活。这些人的罪除了司法上法律上给予他们惩戒外,我觉得他们比一般小偷抢匪的“罪”还要重,因为他们让千千万万的人觉得“善心”被利用,许多人很可能不再相信善良,他们的所作所为让人们关闭心中的善念,这种影响是不可测却也很深远的。社会善良风气因此被减了几分。所以即使他们接受了法律的制裁,我还是认为他们大大的伤害了社会大众,需要负起道德上的责任。

《撬开你的心门》


常常读到一些篇章,故事中的人物都是因为在机缘巧合下因为某些事物、某些话语而改变了观念最后扭转了人生。我想这些人能因为片言短语而有所感悟,先决条件是他们心灵深处也必定深藏了“善”与“爱”的种子,加上有反省的自觉,当这种子遇到“甘露”时才得以发芽长根,生命也从此改变。


2010年9月16日星期四

《爱的回报》

与上一篇读过的文章《美丽的心》一样,这篇《爱的回报》谈的也是人性当中美好的一面,看了一样让人心房暖暖的,故事里的人物都是肯设身处地为他人设想、能将心比心的好人呀!有多少人能把亲人或自己的利益摆在次要的呢?如同《不能被增加的人》里的那样的人实在是少之又少呀!

张世普 《爱的回报》

2010年9月15日星期三

《美丽的心》

看到这题目的时候让我想起了童话故事里的善良公主,她总是有一颗美丽的心,被恶毒的后母或姐姐陷害……,而现实生活中,如何做才算是拥有美丽的心呢?这篇文章里的几个小故事就确切地例举一二了,最使我感动的是其中的“最分散的团圆”。故事里的这些美丽的心是值得表扬的。

文末的一句话我也相当喜欢:“……给了弱者尊严,给了强者仁爱”这真是老师、家长该培给养孩子的。

张丽钧 《美丽的心》

2010年9月14日星期二

《金色大厅里的小男孩》

有时常在想怎么样才能教出好教养的孩子?即使是教导自己的孩子,我都有些诚惶诚恐,担心他待人接物是否有礼,说到底,身教还是最重要的。

教书多年,一直对一位女学生的好教养印象深刻,她说话温文尔雅,举止端庄,待人客气(包括他的同学),很让人疼爱的一个孩子。虽然只教了他2个月,也不记得她的名字了,可她那可爱秀气的模样我仍然记得,如今她的岁数大约也二十好几了吧。

石熔 《金色大厅里的小男孩》

2010年9月13日星期一

《有些人》

最近我老爱看张晓风的文章,她总能从身边极小的事物写出细腻的感受,而且好多我多颇有同感呀!

我们的生活中总会遇到一些“过客”也许我们与他没有太大的交集,我们不知道或忘了他的名字,但一些片段的记忆却深刻地留在我们的脑海里,这真是奇妙吧?

张晓风 《有些人》

2010年9月12日星期日

《丢脸有理》

人人常说工作本身不难处理,而常令人头痛的往往是人际关系。人际关系差,即使工作能力再强也往往在职场上碰得焦头烂额、一鼻子灰。职场上的“伦理关系”更是得小心处理,而这些都是课堂上教科书里老师无法教导的,等将来亲身体会后再自己领悟?万一没人指点,又始终不能“领悟”,怎么办?这就是你该看《我不是教你诈》的原因了。 O(∩_∩)O哈!

刘墉 《我不是教你诈》之第二章《丢脸有理》

2010年9月11日星期六

《好个知心朋友》

天底下没有永远的秘密。如果你的秘密不想让别人知道,唯一的办法就是你不说出去,只有自己知道而别人不知道的才叫做秘密,当有第二个人知道的就不算是秘密了。

刘墉的《我不是教你诈》我在读书时期就读过了,现在再看,仍然觉得还是可看的,因为几百年以来,人性始终是人性,改变不大呀!(人类都没进步吗?-?)

刘墉 《我不是教你诈》之第一章《好个知心朋友》

2010年9月9日星期四

《谢谢阿姨》

这是一篇极短的文章,但作者的感叹与期盼真是让我心有戚戚焉(颇有同感)。

纯真的孩子对于长辈的一声“谢谢”总让人感动。这年头,对服务自己的人说谢谢的孩子不知道还有多少?有不少大人(父母)认为“我付钱,你服务”这是天经地义的事,干啥要谢?孩子当然也“继承”这种思维。也不知是谁发明的的一句话“顾客永远是对的”,我对此特别反感。更令人心寒的是我听过友人提过——有人也把这句话用在教育事业上,认为学生就是顾客,要好好的“服侍”(serve),因此有学生气焰嚣张的认为他是顾客,所以学校、老师都得提供“良好”的服务,不可对“顾客”无礼。师生关系如果真沦落到“顾客与商家”的关系,那真是可悲呀!

张晓风 《谢谢阿姨》

2010年9月5日星期日

《独特风格》

吸引人的往往不是因为十全十美,而是因为"独特"。个人独特风格与魅力却似有点抽象,怎样的魅力,怎样的个人特色才能吸引人?它没有一定的模式可循。想成为著名的公众人物就得有独特风格才行,例如台湾艺人小s就是。

刘墉 《超越自己》之《独特风格》

2010年9月4日星期六

《你不能失败》

我们常勉励他人“失败乃成功之母”,不要害怕失败,只要肯努力总有成功的机会。但看了《你不能失败》这篇文章后,是否你开始疑惑了?觉得突然有压力了?我想最关键的是你“什么时候”成功?虽说失败乃成功之母,多次失败不可耻,但时机却不得不考虑的重要因素呀!

刘墉 《超越自己》之《你不能失败》

《事半功倍的方法》

这年头,真得各出奇招才能拔得头筹,若我们能找出事半功倍的方法,相信做起事来肯定无往不利!

刘墉《超越自己》之《事半功倍的方法》

2010年9月2日星期四

《用时间与用金钱》

时间与金钱

一般人不会计较失去的时间,更准确地说,应该是不会因为浪费了时间以致耿耿于怀,但大部分的人却会因为掉了钱而心痛一阵子,因为大家虽然"知道"时间宝贵,但和金钱比较起来,后者则“实际”的多了,失去时间,短期内看不出有多大的损失,冲击力没那么大,失去金钱,马上就知道自己“损失”的是“多少”了。大概收入以分秒计算的人才更能体会失去时间等于失去金钱这句话的分量。

一心二用

许多学生常常“一心二用”(不专心),然后总说这是“multi-task”,看了这文章后我以后会说multi-task也必须看是什么事情,必须“配对”(看用在哪些事情上)得当才能节省时间的,不是任何事情都可以multi-task的,否则根本就是事倍功半,无法专心而一事无成哪!



刘墉 《超越自己》之《用时间与用金钱》

2010年8月31日星期二

《孝心无价》

文中的一句话打动了我:
有一些事情,当我们年轻的时候,无法懂得。当我们懂得的时候,已不再年轻。

没错,真是如此的,以前我的老师的说的一些话,虽然印象深刻,但当时始终无法有深刻的体会,当时听了心里只是有点纳闷和怀疑,直到几年后自己的生活经验稍多了,那些话还真是被印正了。

毕淑敏 《孝心无价》

2010年8月30日星期一

《拾荒梦》

中学读书时期很喜欢看三毛的作品,因为她“带”我到许多不曾到过的国家,在我那个没有电脑、电视不普及、家里没有电话(当时也还没有手机)的求学时期,阅读别人的经历似乎是唯一能“遨游”各国的机会,特别是沙漠异国文化最能让我啧啧称奇,心里羡慕得不得了。当时我觉得三毛是个独特有个性的“生活高手”,懂得随性过日子,有勇气挑战“常规”生活。可惜她最后却选择结束自己的人生,对于许多他的书迷而言,这实在是个令人难以接受的事。


我能体会也颇能接受三毛所谓的从拾荒中得到的乐趣,相信那是一种“化腐朽为神奇”的补缀能力的自豪、“独具慧眼”的自豪、是“捡到宝”的窃喜,甚至是“救”了某样东西“一命”的欣慰吧,不知为什么,我没有拾荒的经验,但我相信自己是懂得那种乐趣的,这也许是因为当年我们生活的年代物资贫乏,许多事物都很珍惜,一张纸、一支笔、都不随便浪费的关系。还记得小时候,一颗橡胶种子可以自制成一件玩具,一小片椰子壳可以用碎玻璃磨成戒指,还有大姐和二姐玩了好几年再“传承”给我的玩具——两颗鹅卵石!这一些好不起眼的东西可是我的“童年玩伴”。当年我们家的玩具实在是少得可怜,尽管如此,一直到我们姐妹都长大了,我们对当年的“玩具”还记得一清二楚,偶尔谈起来时,还津津乐道呢!


三毛 《拾荒梦》

2010年8月29日星期日

《不能被增加的人》

文中提到的就是那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人吧?能为普罗大众、为芸芸众生付出而牺牲个人物质享受的,发这种宏愿的人,那是多么不简单呀!这类人与梁实秋笔下的《女人》简直是不可相提并论。

一般人站在这类人面前,当有自惭形秽的感觉吧?

张晓风 《不能被增加的人》

2010年8月28日星期六

《妈妈的羽衣》

读完觉得有点难过。《妈妈的羽衣》,“羽衣”是什么呢?那应该是母亲藏起的梦、自由、理想、纯真。从被宠爱、被呵护的女孩转变成呵护、宠爱、保护自己孩子的母亲后,那些梦想、自由、享受就理所当然地要摆放在家庭之后了。对呀,身为人母者,不就是得脱下“羽衣”,放下高飞的梦想,紧紧地守着自己的孩子和家庭吗?

张晓风 《妈妈的羽衣》

2010年8月26日星期四

《超越自己》之《上课第一天》

这篇文章想必是刘墉写给他儿子的。当父母的真的不能只会溺爱孩子,事事为孩子操劳,否则将难以培养孩子坚毅的个性。即使心疼,也得“放手”呀!

刘墉 作品《超越自己》之《上课第一天》

2010年8月25日星期三

《一句好话》

“在一阵阵的上课钟声间,……我们终将垂垂老去,一起交出我们的青春而老去。”在5则散文里,其中这则《将来我们一起老》里头的这句话很是触动我心,我想大概有一定年资的老师们都会有此感慨吧!一年一年送走一批批的学生,不知不觉送走十次毕业典礼,十年的岁月也就过去了。哎~岁月呀……今天还听到同事说的“8个月就这样莫名其妙地过去了”,是啊,很快的,第十一次的毕业典礼又将到来、过去……

张晓风 散文《一句好话》

2010年8月24日星期二

《孩子》

文中提到的孩子的胡闹的情形(“爬”到大人头上,而大人却任打不回手、责骂)我还真亲眼看过呢。因此,“体罚”全然不可取吗?一种米养百种人,世界上就是有一些人只“吃硬不吃软”的呀!所以对于新加坡法律中的鞭刑,我不全然否定它。

文末梁实秋写到的:“……此事似颇费解,其实我们应该记得《西游记》中唐僧为什么偏偏喜欢猪八戒。”这例子还真是举得贴切呀!

梁实秋 散文《孩子》

2010年8月23日星期一

《说话》

佛家说人胡乱说话、说谎话就是打“妄语”,就是造口业,是修行之人最不该犯的。这年头,与旧时代不同,人最好是能言善道,一开口就能侃侃而谈。木纳老实的人往往在职场上比较吃亏,但我还是认为和那些说得头头是道,却不肯去“实践”的人(只会说不肯去做的)比较起来,还是实实在在的、口拙而家踏实地的人更让人感到“安心”与信任。

贾平凹 散文《说话》

2010年8月21日星期六

《回到家里》

家是最舒适的,正所谓“金窝银窝比不上自己的狗窝”呀!

或手写或贴文,请发表你的读后感,最少100字。


张晓风散文《回到家里》

2010年8月2日星期一

《海豚湾》&《正负2度C》

《正负2度C》
那日在台湾的游览车上看了环保短片《正负2度C》,影片加插了台湾莫拉克风灾灾情形的片断,画面上播出灾民眼见家园在眼前倒下而哀嚎,再加上背景音乐《天顶的月娘》(台语歌)一播时,我禁不住泪盈满眶。即使在后来我播给学生们观看,同样的画面一再播放时,我还是觉得好想哭。环保课题不应只是其他受天然灾害的国家要关心的,我想即使是天然灾害很少的新加坡人民也应关心。但是,就像广东谚语所的“针不扎到肉不知道痛”,许多人难免有不是发生在我身上或不是发生在新加坡的,所以心里也许会暗说“还好……”、“那是在XX国发生的”,再不就是“全球暖化?那是以后的事,到时我都不知道还在不在?”。真要这样下去,不知“以后”到了的时侯,这个全球性的大问题还是否有挽回的余地?

《海豚湾》
很难想象“一小撮”的日本人能瞒天过海欺瞒得了数亿的日本人、数十亿的全球人口,杀害了无数海豚,再“转贴标签”让人们不知道那是海豚肉。第一次听到《海豚湾》这名称,还真觉得这是个美丽的名字,充满了浪漫情怀,还以为是某某人的“恋曲”发生地,但最后画面播出一大片血染的海豚湾,残酷的一面真让人觉得悲戚……。

2010年6月25日星期五

台湾浸濡活动


回来了,我们从台湾回来了!


虽然这次读书会的学生参加台湾之旅的人数比我预期的少,让我有少许的失望,但仔细想想,其他学生虽不是读书会的但仍旧是德新的学生,所以还是觉得辛苦的争取、策划、筹备、安排仍然是值得的。从同学们的reflection booklet中得知他们从这趟旅程中有许多收获、开拓了视野,也更注意环保(“环保”这一项原本不是这趟行程安排的学习“目标”之一,但没想到无心插柳,学生在这趟旅行之后凭他们自己的细心观察与体验,看到了台湾人的环保意识,而了解了环保的重要,知道要做环保,这可谓是意外的收获了)这种种都抵消了我之前筹办此活动的所有辛劳、压力、烦恼,套句广播电台的电视广告台词:辛苦是辛苦,但为了学生(原台词是:听众)一切都是值得的!(没想到阅读学生们的reflection booklet竟是慰劳我的快乐泉源呀!)


“台湾是个宝岛”,这句话老早就听过了,但以前在台湾呆了5年,都感觉不到它“宝”在哪里?这次“久别重逢”,真要大声说一句的确是个“宝岛”!


很幸运的是这次的导游温先生是个热血青年,我猜他大概是一位情感丰富的民进党人吧?在游览车上他让我们观赏了《正负2°c》环保短片,影片中的一句话让我动容:爱地球,你可以做得更多!


和台湾比起来,我想我们的环保意识还是有待加强,还有许多要努力的地方呀!大家加油吧!(从台湾回来后,我每次打包食物都好内疚,因为用了好多塑料袋,感觉很不环保,好像在造孽似的……)


2010年3月12日星期五

我读散文

写得好的散文总在读了之后让人回味,牵动心中一丝丝情感……。

请选读一则散文,并写出你的感想:

琦君《一对金手镯》张晓风《只因为年轻啊》朱自清《匆匆》

2010年3月3日星期三

做CIP,你有多积极、多踊跃?

有人说,本地学生做CIP(社区服务/公益活动)都是“被逼”的,都是应“学校要求”而做,不怎么积极。你同意这个看法吗?你认为本地学生是以怎样的态度对待CIP的呢?
请参阅早报逗号第九期

2010年2月25日星期四

好听的歌、感人的歌

今天读书会的活动歌词欣赏,听了五首歌曲,有韩国歌曲《SEOUL》、台语歌曲《家后》、中文歌曲《会有那么一天》、《奉献》、《一直很安静》。韩国歌曲因为是翻译的歌词,不好懂,我觉得以故事性而言,还是林俊杰的《会有那么一天》故事比较感人。当然,最能打动我的心是《家后》,写夫妻至深之情。

你也有好歌要分享吗?打动你心的是哪一类的歌曲呢?在这和我们分享吧!

2010年1月1日星期五

新年快乐!!

至亲爱的读书会会员:

新年快乐!

希望新的一年我们大家可以看更多好书,分享更多读书乐趣,这样我们才能够互相学习。今年我们该去哪里玩呢?呵呵。

继续加油哦!期待我们再次在读书会的活动上见面。要来噢!

李老师。

"I love NV readingclub"

嘻哈镜头